山東化學化工學會通知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6-29 15:03:12 發布人:editor
山東化學化工學會通知
各專業委員會、各大專院校化學化工學院、系、各大企業及相關單位:
根據山東省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安排部署,省科協今年準備安排25個左右的省級學會開展學科發展研究,并編輯出版《2007—2008山東省學科發展報告》。山東化學化工學會承擔山東化學和化學工程學科發展的研究工作及負責組織編輯山東化學和化學工程學科發展報告。為此山東化學化工學會秘書處成立了以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全省知名高校教授參加的研撰人員,其中設首席專家一名,研撰人員四名,編委一名。由研撰人員具體負責報告的規劃、起草、定稿、審校等工作。由于此次定稿時間緊、任務重,希望各專業委員會、各大專院校化學化工學院、系、各大企業及相關單位,將本專業、本單位化學和化學工程方面的主要學術研究成果、發表的論文數目、轉讓技術成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本專業和本單位的學術帶頭人等情況實事求是地反映出來,并能夠代表本專業、本單位的學術水平和科研開發水平。各單位的材料請于3月31日前匯總到山東化學化工學會劉寶勝同志處(liubsyx@163.com)。希望各有關單位重視此項工作,安排專人撰寫和總結,盡快上報,以免造成遺漏和缺憾。希望各單位支持學會工作!需要下載材料請登陸學會網站(www.sdscci.org.cn)或垂訊電話:0531-82929215 15805316866
具體要求如下:
一、 本專業、本單位近五年來發表的論文數量(正式刊號),其中被sci收錄的數目,引用因子。比較典型的論文和能夠代表本專業、本單位學術水平的論文和論文作者
二、 本專業、本單位近五年來的學術研究成果、數量,其中能代表本專業、本單位學術研究水平成果的課題組和學術帶頭人。獲得國家、省部級學術研究成果獎勵的數量、課題組和學術帶頭人
三、 本專業、本單位近五年來取得的應用技術研究成果的數量,技術轉讓成果的預期和業已取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課題組、學術帶頭人。獲得國家、省部級成果獎勵的數量、課題組和學術帶頭人。
四、 本專業、本單位未來學科發展的規劃、展望和前景,盡量詳細。
此致
禮
山東化學化工學會
2008 03-20
附:《2007-2008山東省學科發展報告》實施方案
《2007-2008山東省學科發展報告》實施方案
根據科學技術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省科協決定在實施學術活動重點項目拉動戰略、編輯出版《山東省重點學術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學科發展研究及發布活動。經研究,今年組織25個左右的學會開展學科發展研究,并編制出版《2007-2008山東省學科發展報告》(暫定名,以下簡稱《發展報告》)。
一、目的與意義
1、我國科學技術活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科技自身發展內在驅動力與社會需求牽引力并存,后者更加強勁;我國科學技術研究整體上正處于上升期,正從跟蹤式模仿轉向實質性創新,研究成果也從量變轉向質變,原始性研究增多,國際影響擴大。學科發展如何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的這種新形勢、新特點,服務于科學技術創新發展的需要,是當前值得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2、開展學科發展研究,總結、發布自然科學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國內外科技最新發展動態,是一項推動科學技術進步的基礎性工作,對于科技工作者了解學科發展前沿信息、調整研究思路、修正研究方向,對于不同學科之間增進了解、尋求新的結合點、促進新興交叉學科的滋生和發展,對于讓公眾了解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理解學科發展與科學研究規律、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對于省委、省政府和管理工作者及時了解我省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制定激勵科技發展的方針、政策,加快創新型山東建設步伐,都具有重要意義。
3、加強學術建設、促進學科發展是學會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學會的優勢所在:學會的廣泛性,形成橫向聯系、多學科、多層次的交流群體,可以為科學研究提供學術信息;學術交流的針對性,可以提高學科研究的深度,對學科建設起到先導作用;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可以促進相關學科領域的全面發展;國際學術交流的多層次與多元化,有利于掌握國際學科發展動向,開拓學科視野,促進學科的建設與發展。
二、入選學科
1、我省在國內具有一定優勢的一級學科、新興邊緣學科以及與我省科技、經濟與社會發展關系比較密切的學科。
2、適當照顧理、工、農、醫等各學科間的合理分布。
3、數量控制在25個左右。
三、承擔學會
入選各學科研究任務由省科協所屬相關學會為主承擔;必要時可以聘請其他學會或有關專家參與工作。
四、學會與學科選擇
1、在年初省級學會秘書長會議上,已發放意向調查表,請省級學會自主研究決定是否參加,2月20日前繳回調查表。
2、學會部根據平時掌握的情況提出入選學科與承擔學會名單。
3、省科協聘請有關專家評議、推薦入選學科。
4、省科協研究、審定入選學科與承擔學會。
五、主要內容
1、現狀:
(1)本學科國際、國內發展現狀:研究本學科當今發展趨勢,跟蹤學科發展的新進展、新成果、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新技術;
(2)與全國、外省市和我省歷史情況比較,我省本學科的優勢領域與相對較弱領域;
(3)我省專業研究力量分布: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大學及科研機構、專業學術組織情況及其地域分布等;
(4)我省本學科主要領軍人物與主要研究成果;
(5)我省現行學科研究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展望:
(1)我省本學科的發展方向;
(2)我省本學科優先發展的領域。
3、研究提出進一步推動我省本學科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六、基本特點
《發展報告》面向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專業讀者,包括在校大學生、科技工作者、科研管理工作者以及有關領導干部。突出四個特點:
一是前沿性,要系統總結本學科近兩年來的發展狀況,科學評價創造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充分體現學科發展研究的前沿性。
二是前瞻性,要根據本學科發展現狀、動態趨勢,以及與國內外比較和學科發展的戰略需求,展望學科的發展前景,提出學科發展的對策和建議,凸現學科發展研究的前瞻性。
三是學術性,要由我省本學科領域的學術帶頭人牽頭、相關專家學者參加研究,集中本學科的集體智慧和學術上的真知灼見,突出學科發展研究的學術性。
四是權威性,保證學科發展報告內容準確無誤,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彰顯學科發展研究報告的權威性。
七、編寫要求
《發展報告》的主要內容共約25章左右,研究與撰寫任務分別由相應的省級學會承擔。為了在突出前沿性、前瞻性、學術性與權威性的基礎上,更好的體現整體性、系統性與統一性,確保編寫質量,根據《發展報告》基本特點,提出以下編寫要求:
1、《發展報告》總字數控制在30萬字左右;序言請主編撰寫,篇幅控制在1500字以內。
2、各學科發展報告的編纂內容與框架以本方案第五條規定的主要內容為基準,可以作適當調整,但調整幅度不宜過大。
3、各學科發展報告內容以文字資料為主,篇幅控制在1-1.2萬字,可適當選制部分表格,不用插圖和照片。
4、各學科發展報告的題目要直接用本學科的名稱,如數學、計算機科學、冶金工程技術等,正文敘述要規范,力求準確、簡潔、順暢。
5、各學科發展報告內容的遴選、專業術語的引用、表述的方式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在體現權威性、科學性的同時,要突出可讀性。
6、簡化漢字、標點符號的使用要規范,要符合國家規定的統一格式。歷史紀年、數字、數量單位和符號的用法要嚴格執行國家最新規定。
7、注意知識產權的保護,要按照《著作權法》和《出版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切實做到文責自負,引用的內容應注明出處,要附主要參考書目。
8、文字采用四號字,題目字體為黑體,內文為書宋體;紙張型號為A4(210mm×297mm);上下左右的頁邊距分別為30mm、26mm、26mm、26mm。
9、各學科發展報告要附英文簡介,篇幅限制在1000個單詞以內。
10、署名:(1)省級學會名稱;(2)首席專家及其他撰寫人員姓名及工作單位、職務、職稱,限制在5人以內。
11、各學科發展報告文字稿、電子文本各一份,按規定時間報省科協學會部。
八、進度與步驟
(一)入選學科與承擔學會確定階段
1、1月底在省級學會秘書長會議上發放《〈發展報告〉意向調查表》(簡稱《調查表》)。
2、2月中旬省級學會報送《調查表》,同時學會部提出擬入選學科與承擔學會名單。
3、2月底以前省科協聘請有關專家評議、推薦入選學科名單。
4、3月5日前省科協研究審定并通知相關學會。
(二)學會研究與撰稿階段
1、3月上旬各學會確定本學科發展研究的首席專家并報省科協學會部,首席專家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科發展研究、報告撰寫,審定向省科協提交的本學科發展報告。
2、3月上旬省科協組成《發展報告》專家組(主要成員為各學會推薦的首席專家)、編委會(主要由省科協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與學會秘書長組成)。
3、3月10日省科協召開編委會會議,提出學科發展報告的主要內容與撰寫要求,討論編纂工作的相關事宜;會后省科協根據會議討論的情況,修改、完善并審定下發《〈2007-2008山東省學科發展報告〉方案》。
4、3月中旬各學會召開專門會議,研討本學科發展報告的內容提綱;省科協學會部聯系出版社。
5、4月15日以前首席專家指導撰寫初稿,學會組織專家討論,首席專家根據討論意見修改并形成第二稿,經學會審查同意后報送省科協學會部。
6、4月23日前編委會組織專家審核各學科發展報告,提出修改意見。
7、4月30日前首席專家根據編委會意見修改并形成本學科發展報告,即第三稿。
(三)出版與發行階段
1、5月上旬以前省科協向出版社提交書稿;
2、6月中旬以前正式出版發行;
3、6月下旬在省科協召開2008年山東省自然科學學科發展新聞發布會暨研討會,并向省及部門領導、高校、科研院所及省級學會等有關方面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