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化學應試易錯點整理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5-23 09:55:05 發布人:editor
1.遷移不當,與事實不符:飽和NaCl溶液中,Cl2溶解度減小,但HCl還可以繼續溶解(實驗室制得干燥、純凈的氯氣)。
2.思考問題過于理想化,不從實際出發:
(1)含醛基物質發生銀鏡反應,與新制Cu(OH)2反應,鹵代烴水解均需在堿性條件下進行;檢驗鹵代烴水解產物中有X-,需要用HNO3酸化,再加AgNO3;檢驗淀粉水解產物時,要先用堿中和硫酸,再利用新制氫氧化銅;
(2)苯與液溴反應,稀苯酚溶液與濃溴水反應;
(3)NaHSO4固體中不存在SO42-,只存在HSO4-;
(4)不能用氣體物質除去另一種氣體;
(5)不能配制bmL、PH=a的弱酸或弱堿溶液;
3.思維定勢,觀察不仔細,分析不透徹
(1)有機分子結構式中有幾個苯環要看清楚,千萬不要認為六邊形一定是苯環;
(2)SO3在常溫下是一種晶體,不是氣體;
4.規范書寫:
(1)量器書寫時不注明規格,滴定管書寫時不注明酸、堿式;
(2)第VIII、第IVA等容易寫錯,
(3)熱化學方程式不注明狀態,△H單位為“kJ/mol”,放熱為“—”,吸熱為“+”;有機化學方程式書寫時,小分子切不可丟失;縮聚、加聚反應時條件和n不要丟;
(4)書寫電子式時,共價化合物不能忘了未成對電子,離子化合物中的陰離子與原子團離子不能忘了加中括號;
(5)多元弱酸電離、多元弱酸根離子水解:可逆符號和分步進行;
(6)淀粉和纖維素分子式都寫為(C6H10O5)n,但不是同分異構體,所以在分子式下面要用漢字注明;
(7)常見錯別字:酯化、油脂、炭化、褪色、加成、鈍化、氣體逸出、金剛石、銨鹽;
(8)在銀氨溶液中,Ag(NH3)2OH是以Ag(NH3)2+和OH-存在的;
(9)簡答題中的一些細節,如“打開活塞和止水夾”之類的描述不可忘;
(10)醛基、酯基、羧基的書寫要規范:“-CHO、-COOCH3、-COOH”;
5.幾個容易忽視的概念:
a.燃燒熱:抓住“1mol,完全燃燒,生成穩定氧化物”
b.中和熱:抓住“稀溶液,生成1mol水”
c.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體積”切不能把溶劑的體積當作溶液的體積;
d.同系物:“必須屬于同類物質---結構相似---相同官能團并且數量相等”;也要注意:
它們就不屬于同系物;
e.結構式寫法不同,不能誤認為是同分異構。如:
f.計算化學反應速率時,濃度變化值除以單位時間,若求得物質的量的改變值,必須除以容器的體積,再除以時間;
g.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不一定都是醛類物質,如甲酸、甲酸酯類也可發生銀鏡反應;
h.CaCO3、BaSO4是難溶物質,但溶解部分完全電離,屬于強電解質;
i.固體物質溶解是一個復雜的物理(擴散)化學(水合)變化,不是單純的物理變化;
6.PH計算時,稀釋酸溶液最終PH一定≤7,稀釋堿溶液最終PH≥7
7.其它易錯點:
(1)涉及有機物時通常對碳原子數小于4的為氣態,大于4的為液態和固態這一常識不了解
(2)求NA時,由體積轉化為物質的量時,一定要注意標態和氣體,但由質量轉化與狀態和標態無關;
(3)離子方程式和化學方程式容易混淆;求物質的質量和物質的物質的量容易混淆;A、B兩物質反應生成C的結構簡式錯寫成化學方程式;
(4)有毒氣體的檢驗和制取要在通風櫥中進行,并要進行尾氣處理;可燃性氣體做加熱條件下的實驗一定要驗純,否則要爆炸;
(5)填空式計算題,缺少物理量單位,如摩爾質量單位為“g/mol”,有效數字或保留幾位小數意識淡薄;
(6)要區分醇和酚:酚是-OH與苯環直接相連;
(7)Al2O3、Al(OH)3有兩性,一般要用強酸和強堿才能溶解;
(8)NaNO3中加入鹽酸,其實該體系中有H+、NO3-,當H+、NO3-共存時,具有強氧化性;
(9)做平衡類題目時,要先看清題給條件是恒壓還是恒容;
(10)檢驗物質時,要采用常用試劑,現象明顯,操作簡便:例:檢驗還原性物質一般用溴水、碘水、酸性KMnO4;檢驗氧化性物質常采用Na2S、KI(淀粉)溶液或試紙、FeCl2等(外加SCN-);
(11)合金一般熔點比各組分要低,硬度比各組分大;
(12)強酸、弱酸比較要看清起始濃度相同還是PH相同;
(13)氫鍵通常存在于HF、H2O、NH3、CH3CH2OH分子間;
(14)牢記原電池的負極和電解池的陽極失電子,電解時還要注意金屬電極本身失電子,寫電極反應式時還要考慮到兩極的氧化、還原產物與電解質溶液中的主要離子還能否發生反應;
(15)Al、Fe在常溫下在濃硫酸、濃硝酸中發生鈍化;
(16)物質相互之間反應,要注意題干中“少量”和“過量”的字樣;過量物質與新生成的物質能否相互反應,我們一定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