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10-09 09:28:32 發布人:editor
北京時間10月4日下午17點45分左右(當地時間11點45分),2017年諾貝爾獎化學獎揭曉!
Jacques Dubochet、 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三位科學家共同榮獲本屆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研發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從而以高分辨率確定溶液里的生物分子的結構”方面的貢獻。
獲獎者簡介
Joachim Frank(約阿基姆·弗蘭克)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長期從事核糖體的冷凍電鏡三維結構研究,在核糖體結構,冷凍電鏡三維重構算法及軟件等方面做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 2006 年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4 年獲得本杰明·富蘭克林生命科學獎。
Richard Henderson(理查德·亨德森)
蘇格蘭科學家,電子顯微鏡領域的開創者之一。1975 年與 Nigel Unwin 通過電子顯微鏡研究膜蛋白、細菌視紫紅質,并由此揭示出膜蛋白具有良好的機構,可以發生α- 螺旋。近年來,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單粒子電子顯微鏡上,即用冷凍電鏡確定蛋白質的原子分辨率模型。
Jacques Dubochet(雅克·迪波什)
瑞士洛桑大學生物物理學榮譽教授。他領導的小組開發出真正成熟可用的快速投入冷凍制樣技術制作不形成冰晶體的玻璃態冰包埋樣品,隨著冷臺技術的開發,冷凍電鏡技術得以正式推廣。
“冷凍電鏡”究竟是什么東東?
上世紀80年代,Dubochet等科學家在在低溫條件下將待檢樣品放在一層薄薄的、透明的冰上用單粒子電子顯微鏡進行成像觀察。這種方法就是所謂的“低溫冷凍電鏡技術(cryo–electron microscopy, cryo-EM)”。
冷凍電鏡能夠對含水粒子進行直接成像,還能夠減少電子束對樣品產生的放射性損害。
在過去的三十年,低溫冷凍電鏡設備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在樣品制備、成像、計算機處理等實驗技術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這些使低溫冷凍電鏡成像技術的分辨率有了極大的提高。
有了高質量的圖像,又有可以借助計算機對因為電子束而移位的粒子進行矯正的工具,我們就可以獲得大量高質量的低溫冷凍電鏡圖像,從而有機會開展建模工作,為整個生物分子結構研究方面上書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