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諾貝爾化學獎布朗(美)和維蒂希(德)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5-22 15:38:06 發布人:editor
布朗,H. C.
Herbert Charles Brown 1912~
美國有機化學家
1912年5月22日生于倫敦。1919年隨家去美國,定居芝加 哥。布朗1934年入賴特初級學院。1935年入芝加哥大學,1936年獲理學士學位,1 93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次年以講師身份任H. I.施萊辛格的研究助理四年。194 3年任韋恩大學副教授。1947年任普度大學無機化學教授。1959年任威斯康星大 學特級教授,1978年退休。
布朗的研究領域極為廣闊,并有許多重大發現。其中最主要的發現是硼氫化 反應。1941年用簡單方法合成了乙硼烷(B 2 H 6 ),由此合成了硼氫化鈉,發現了堿金屬硼氫化物的異常活潑性,用于 有 機合成 ,從而革新了有機還原反應。1953年發現了用乙硼烷同不飽和 的有機物反應可定量地轉變成 有機硼化合物 ,而有機硼化 合物在有機合成中有廣泛用途。布朗因在有機合成中引入硼和磷,和E. G.維蒂希 分獲1979年諾貝爾化學獎。他還獲得了多種獎章和榮譽。著有《硼氫化作用》( 1962)、《有機化學中的硼烷》(1972)和《有機合成與硼烷》(1975)。共發表論 文700余篇。
1979年諾貝爾化學獎
維蒂希
Wittig,Georg Friedrich Karl, 1897-
德國化學家
生于柏林。1916年畢業于蒂賓根大學,1923年獲馬爾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還曾獲索邦大學、蒂賓根大學、漢堡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32年任馬爾堡大學教授。1932-1937年任不倫瑞克理工學院化學系主任。1937-1944年任弗賴堡大學化學
系教授兼主任。1944-1956年任賓根大學化學研究所所長。1956-1967年任海德堡有。1967年被選為榮譽教授。是巴伐利亞科學院、法國科學院和紐約科學院院士,倫敦化學會,瑞士化學會會員。
維蒂希因研究硼化物和磷化物作為有機合成中重要試劑的成果,與美國化學家赫伯特.布朗同獲1979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立體化學、烴化學、炔化學、陰碳離子研究上維蒂希也取得不少成果。發明一種蒸餾燒瓶,被稱為維蒂希燒瓶。
除諾貝爾獎外,維蒂希還獲得海德堡科學院、格廷根科學院、美國化學會、赫爾辛基大學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