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諾思羅普和斯坦利和薩姆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5-16 16:21:30 發布人:editor
諾思羅普
Northrop, John Howard,1891-
美國化學家
生于揚克斯。1912年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獲理學士學位。1913年獲理碩士學位,1915年獲哲學博士學位。還獲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25-1962年擔任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領導成員。1940年以前先后在霍普金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任講師。1949年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講授細菌學、生物生理學等。1959年被選為榮譽教授 。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促進會、美國哲學會、倫敦化學會會員。
諾思羅普主要研究酶的離析與結晶化問題,首選離析出細菌病毒,確定酶的核蛋白性質與化學反應規律,第一個在實驗定制備出胰蛋白酶。1941年獲結晶狀白喉抗毒互。由于這些成就, 1946年與薩姆拉、斯坦利共、獲諾貝爾化學獎。
1946年諾貝爾化學獎
斯坦利
Stanley,Wendell Meredith,1904-1971
美國生物化學家
生于印第安納州利茲維爾。1926年畢業于里士滿 伊爾漢學院,獲理學士學位。后到伊利諾大學深造,1927年獲理學大雨學位,1929年獲哲學博士學位。還曾獲多所美國著名大學榮譽博士學位。1929年任伊利諾大學化學講師。1930-1931年在德國慕尼黑大學從事研究。1931年到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工作。1940年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1948年任生物化學系主任兼病毒實驗室主任,1958年任病毒學系主任,1964年任分子生物學教授,1951年任世界衛生組織顧問小組成員。1955-1958年任美國國家科學院生物化學部主任。1957-1961年任美國癌癥研究所科學顧問組成員。是美國科學促進會、美國哲學會、美國化學會、美國免疫學家協會、美國植物病理學會會員。
斯坦利主要研究病毒學。1935年首次獲得病毒結晶體,證明病毒是蛋白質的。1936從結晶病毒中離析出核酸。還對流行性感冒、病毒變種及繁殖進行了大量研究。
斯坦利因病毒蛋白酶的研究成果,1946年與薩姆納、諾思羅普共獲諾貝爾化學獎。斯坦利還曾獲美國癌癥學會、美國科學促進會等許多學術團體的獎金和獎章。
1946年諾貝爾化學獎
薩姆納,J.B.
James Batcheller Sumner1887~1955
美國生物化學家
1887年11月19日生于美國馬塞諸薩州坎頓,1955年8月1 2日卒于紐約州布法羅。1910年畢業于哈佛大學,獲學士學位;1913年、1914年分 別獲該校碩士學位及哲學博士學位;1914年在科內爾大學醫學院任生物化學助教 授,1929年起任教授,直到臨終前幾個月。自1947年起,他兼任康奈爾大學因他而 設立的酶化學研究室主任。
20世紀20年代,許多生物化學家認為 酶 是附著在膠體 上的低分子量物質,而薩姆納則相信酶是 蛋白質 。他從1 917年開始用刀豆粉為原料,分離提純其中的脲酶(刀豆中脲酶多,易于測定)。19 26年他成功地分離出一種脲酶活性很強的細小晶體,并經各種試驗證明這些細小 晶體是蛋白質。這是生物化學史上首次得到的結晶酶,也是首次直接證明酶是蛋 白質,推動了酶學的發展。1937年他又得到了過氧化氫酶的結晶,還提純了幾種其 他的酶。由于脲酶和其他酶的工作,他于1946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金。他的主要 著作有:《生物化學教本》、《酶的化學和方法》(1943,1947再版;與G.F.薩默斯 合著)、《酶化學及其作用機制》(與K.邁爾巴克共同主編;1950~1952)等,后 兩種已被譯成俄文等其他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