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蘭格繆爾(美)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5-16 15:56:10 發布人:editor
1932年 蘭格繆爾(美)
Irving Langmuir1881~1957
美國物理化學家
1881年1月31日生于紐約市布魯克林,1957年8月16日卒于 法爾茅思。1903年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礦業學院,后到德國格丁根大學留學,于1 906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09~1950年在紐約州斯克內克塔迪通用電氣公司研究 實驗室工作,1932~1950年任該室副主任。
朗繆爾在20年代便研究了不同物質之間的表面化學力(見 膠體和 表面化學 ),發展了許多實驗技術。1916年提出了 單分子層吸附 理論和“朗繆爾吸附等溫方程”,解釋了許多表面動力學現象。朗繆爾還對高溫 低壓的化學反應、氣體的熱效應、原子結構、真空熱離子發射、氣體放電、大氣 科學等進行了廣泛的實驗研究。1913年解決了鎢絲燈炮的壽命問題,為研究充氮 和充氬白熾燈奠定了基礎。1918~1927年,相繼發明了原子氫焊接吹管、高真空 管和高真空水銀燈,對光源和無線電技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1947年還與人合作 ,發明了人工降雨的干冰布云法。朗繆爾因在表面化學方面的貢獻而獲1932年諾 貝爾化學獎。他的代表著作有《現象、原子和分子》(195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