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不是油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7-04 15:01:54 發布人:editor
在生活中,我們和“油”打的交道可真不少。花生油,菜籽油,豬油,牛油,汽油,醬油,……
你可知道,它們雖然都叫“油”,但卻是幾類完全不同的物質。
汽油、煤油是碳和氫的化合物,不能吃,用做燃料。
我們吃的動物油和植物油都是各種脂肪酸和甘油結合而成的碳、氫、氧的化合物(有機化學中叫酯)。
醬油的名字雖然也是“油”,其實和油沒有一點關系。
中國的醬油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謄(阿Q精神好!)。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會釀造醬油了。最早的醬油是用牛、羊、鹿和魚蝦肉等動物性蛋白質釀制的,后來才逐漸改用豆類和谷物的植物性蛋白質釀制。將大豆蒸熟,拌和面粉,接種上一種霉菌,讓它發酵生毛(怕不怕)。經過日曬夜露,原料里的蛋白質和淀粉分解,就變化成滋味鮮美的醬油啦。
醬油是好兒種氨基酸、糖類、芳香酯和食鹽的水溶液。它的顏色也很好看(偶以為),能促進食欲。除了釀造的醬油外,還有一種化學醬油。那是用鹽酸分解大豆里的蛋白質,變成單個的氨基酸,再用堿中和,加些紅糖做為著色劑,就制成了化學醬油。這樣的醬油,味道同樣鮮美。不過它的營養價值遠不如釀造醬油。
酒也是釀造出來的。淀粉經過麩曲的作用變成麥芽糖,再讓糖液發酵,酵母菌吃下糖,“排泄”出酒精和二氧化碳。這種含酒精的水,經過蒸餾,使酒精濃度增大,就是酒。用不同品種的糧食、水果或野生植物釀造出來的酒都含有酒精,做菜的黃酒里有15%的酒精;啤酒里有4%的酒精(嘿嘿10%指的糖度);葡萄酒含酒精10%左右;燒酒里含酒精最多,超過60%。燒魚時加點酒,酒精能把魚肉里發腥味的三甲胺“揪”出來,帶著它一塊兒變成蒸汽揮發掉了,所以燒魚加酒可以除腥。
酒精有化學名稱叫做乙醇。純粹的酒精并不好喝(不信你喝喝看,喝不死你,但會燒死你)。名酒佳釀里除了酒精,還有香酯、糖、香料、礦物質等好多種微量物質。啤酒、葡萄酒、黃酒存放過久會變酸。這是空氣中到處流浪的醋酸菌,在它里面安家落戶、繁殖后代的結果。酸味是醋酸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