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趣味實驗大全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6-29 15:39:02 發布人:editor
一、彩色溫度計的制作 【實驗原理】 鈷的水合物在加熱逐步失水時,會呈現不同的顏色,因此可以根據溫度的變 化而呈現的顏色變化做成溫度計。 【實驗步驟及現象】 在試管中加入半試管95%乙醇和少量紅色氯化鈷晶體(CoCl2·6H2O), 振蕩使其溶解,在常溫下呈紫紅色,加熱時隨溫度升高顏色呈藍紫色至純藍。
二、蘇打——酸滅火器
【實驗步驟及現象】
(A)如下圖所示,用一個大瓶子配上一個單孔膠塞并插上玻璃管。向瓶中
加入一些碳酸氫鈉溶液,取一支能裝入瓶內的試管,盛滿濃鹽酸后,將試管緩慢
放入瓶中,使試管能豎立起來,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膠塞。使用滅火器時,倒轉瓶
子并將玻璃管口指向火焰。小心!不要把管口對著別人或自己。
(B)向酸中加入洗滌劑以產生起覆蓋作用的泡沫。將瓶子對準火焰,迅速
倒轉瓶子,劇烈反應生成大量二氧化碳,則氣體的壓力將液體從管口壓出而滅
火。
三、魔棒點燈 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將酒精燈點燃么? 實驗:取少量高錳酸鉀晶體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錳酸鉀上滴2、3滴濃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觸酒精燈的燈芯,酒精燈立刻就被點著了。
四、建造一座“水中花園”
將硅酸鈉(Na2SiO3)溶于水中制成溶質質量分數為40%的水玻璃,輕輕將
鹽的晶粒,如鈷、鐵、銅、鎳和鉛的氯化物,鋁、鐵、銅和鎳的硫酸鹽,鈷、
鐵、銅和鎳的硝酸鹽,加入到水玻璃中(注意不能搖混),則五彩繽紛的“花”
就慢慢地生長起來了。
五、噴霧作畫 實驗原理
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鉀(KSCN)溶液顯血紅色,遇到亞鐵氰化鉀〔K4[Fe(CN)6]〕溶液顯藍色,遇到鐵氰化鉀〔K3[Fe(CN)6]〕溶液顯綠色,遇苯酚顯紫色。FeCl3溶液噴在白紙上顯黃色。
實驗用品
白紙、毛筆、噴霧器、木架、摁釘。
FeCl3溶液、硫氰化鉀溶液、亞鐵氰化鉀濃溶液、鐵氰化鉀濃溶液、苯酚濃溶液。
實驗步驟
1. 用毛筆分別蘸取硫氰化鉀溶液、亞鐵氰化鉀濃溶液、
鐵氰化鉀濃溶液、苯酚濃溶液在白紙上繪畫。
2. 把紙晾干, 釘在木架上。
3. 用裝有FeCl3溶液的噴霧器在繪有圖畫的白紙上噴上FeCl3溶液。
六、木器或竹器上刻花(字)法
反應原理:稀硫酸在加熱時成為濃硫酸,具有強烈的脫水性,使纖維素
(C6H10O5)n失水而碳化,故呈現黑色或褐色。洗去多余的硫酸,在木(竹)器上就
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或字。
實驗步驟:用毛筆蘸取質量分數為5%的稀硫酸在木器(或竹器)上畫花或寫
字。晾干后把木(竹)器放在小火上烘烤一段時間,用水洗凈,在木(竹)器上就
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樣或字跡。
七、蛋白留痕
取一只雞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用毛筆蘸取醋酸,在蛋殼上寫字。等醋酸蒸發后,把雞蛋放在稀硫酸銅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卻后剝去蛋殼,雞蛋白上留下了藍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跡,而外殼卻不留任何痕跡。
這是因為醋酸溶解蛋殼后能少量溶入蛋白。雞蛋白是由氨基酸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條件中發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質,這些物質中的肽鍵遇Cu2+發生絡合反應,呈現藍色或者紫色。
八、紫羅蘭的變色實驗 —— 酸堿指示劑原理 這個季節正好是有紫羅蘭的時候,可以用紫羅蘭來做酸堿指示劑啊。 實驗操作見新教材(人教版),很有意思的。這個實驗簡單實驗現象明顯。用菊花做的效果也不錯。 當初玻義耳可是通過偶然發現這個現象而提出酸堿指示劑這個概念的哦。
九、檢驗含碘食鹽成分中的碘
實驗原理
含碘食鹽中含有碘酸鉀(KIO3),除此之外,一般不含有其他氧化性物質。在酸性條件下IO3-能將I-氧化成I2, I2遇淀粉試液變藍;而不加碘的食鹽則不能發生類似的反應。
實驗用品
試管、膠頭滴管。
含碘食鹽溶液、不加碘食鹽溶液、KI溶液、稀硫酸、淀粉試液。
實驗步驟
1. 在2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含碘食鹽溶液和不加碘食鹽溶液,然后各滴入幾滴稀硫酸,再滴入幾滴淀粉試液。觀察現象。
2. 在另一試管中加入適量KI溶液和幾滴稀硫酸,然后再滴入幾滴淀粉試液。觀察現象。
3. 將第3支試管中的液體分別倒入前2支試管里,混合均勻,觀察現象。
十、自制汽水
汽水是由礦泉水或經過煮沸、紫外線照射消毒后的飲用水,充以二氧化碳制成的。屬于含二氧化碳的碳酸飲料。工廠制作汽水是通過加壓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氣溶解在水里。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多,質量越好。市場上銷售的汽水,大約是 1體積水中溶有l體積~4.5體積二氧化碳。有的汽水中除含二氧化碳外,還加入適量白糖、果汁和香精。 二氧化碳從體內排出時,可以帶走一些熱量,因此喝汽水能解熱消渴。喝冰鎮汽水時,由于汽水的溫度更低,溶解的二氧化碳更多(0 ℃時,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比20 ℃時大1倍),有更多的二氧化碳要從體內排出,能帶走更多的熱量,所以更能降低腸胃的溫度。因此,千萬不能大量飲用冰鎮汽水,以免對腸胃產生強烈的冷刺激,引起胃痙攣、腹痛,甚至誘發腸胃炎。此外,過量的汽水會沖淡胃液,降低胃液的消化能力和殺菌作用,影響食欲,甚至加重心臟、腎臟負擔,引起身體不適。 在實驗室和家庭中也可以自制汽水。取一個洗刷干凈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容積80%的冷開水,再加入白糖及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 g碳酸氫鈉,攪拌溶解后,迅速加入2 g檸檬酸。并立即將瓶蓋壓緊,使生成的氣體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將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溫。取出后,打開瓶蓋就可以飲用。
十一、檢驗尿糖〔實驗原理〕 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含糖量多,則病情重。檢驗尿液中的含糖量,可以用硫酸銅跟酒石酸鉀鈉與氫氧化鈉溶液配制成的叫做費林試劑的藥液來檢驗。其反應原理與用氫氧化銅懸濁液檢驗醛基相同?!矊嶒灢僮鳌? ①配制費林試液 取100 mL蒸餾水,加入3.5 g硫酸銅晶體(CuSO4·5H2O)制成溶液I;另取 100 mL蒸餾水,加入17.3 g酒石酸鉀鈉(NaKC4H4O6·4H2O)和 6 g氫氧化鈉制成溶液II。將溶液I與溶液II分裝在兩只潔凈的帶密封塞的試劑瓶中,使用時等體積混合即成費林試液。 ②檢驗 用吸管吸取少量尿液(1mL~2 mL)注入一支潔凈的試管中,再用另一支吸管向試管中加入3~4滴費林試劑,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至沸騰,加熱后:(1)若溶液仍為藍色,表明尿液中不含糖,用“-”表示;(2)若溶液變為綠色,表明尿液中含少量糖,用“+”表示;(3)若溶液呈黃綠色,表明尿糖稍多,用“++”表示;(4)若溶液呈土黃色,表明尿糖較多,用“+++”表示;(5)若溶液呈磚紅色渾濁,說明尿糖很多,用“++++”表示。
十二、蔬菜中維生素C的測定
【實驗原理】 淀粉溶液遇到碘會變成藍紫色,這是淀粉的特性。而維生素C能與藍紫色溶液中的碘發生作用,使溶液變成無色。通過這個原理,可以用來檢驗一些蔬菜中的維生素C。 【實驗步驟及現象】 在玻璃瓶內放少量淀粉,倒入一些開水,并用小棒攪動成為淀粉溶液。滴入2 ~3 滴碘酒,你會發現乳白色的淀粉液變成了藍紫色。再找2 ~3 片青菜,摘去菜葉,留下葉柄,榨取出葉柄中的汁液,然后把汁液慢慢滴入玻璃瓶中的藍紫色的液體中,邊滴入邊攪動。這時,你又會發現藍紫色的液體又變成了乳白色。說明青菜中含有維生素C。
十三、鞭炮的制作
?、倥浞?硝酸鉀3 g、硫磺2 g、炭粉4 g~5 g、蔗糖5 g、鎂粉l g~2 g混合,點燃即爆炸。 ②反應 反應以1硫2硝3碳的黑色火藥為基礎(實際質量配比是:硝酸鉀占 75%、硫占10%、炭占15%):2KNO3+S+3C == K2S+N2+3CO2 蔗糖作為氣體發生劑以增加響度,鎂則為發光劑。試驗可在一坩堝中進行。如用硬紙做成筒殼,將原料填入并用導火索(30%硝酸鉀溶液浸過的紙卷)點燃,則為爆竹。將若干小爆竹用導火索連接,即為鞭炮,是現代炸彈的前身。
十四、固體酒精
酒精與水可以任意比混溶,醋酸鈣只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當飽和醋酸鈣溶液注入酒精中時,飽和溶液中的水溶解于酒精中,致使醋酸鈣從酒精溶液中析出,呈半固態的凝膠狀物質——“膠凍”,酒精充填其中。點燃膠狀物時,酒精便燃燒起來。 實驗用品 藥匙、燒杯、量筒、玻璃棒、蒸發皿、火柴。 酒精(質量分數95%以上)、醋酸鈣、蒸餾水。 實驗步驟 1. 在燒杯中加入20 mL蒸餾水,再加入適量醋酸鈣,制備醋酸鈣飽和溶液。 2. 在大燒杯中加入80 mL酒精,再慢慢加入15 mL飽和醋酸鈣溶液,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燒杯中的物質開始時出現渾濁,繼而變稠并不再流動,最后成為凝膠狀。 3. 取出膠凍,捏成球狀,放在蒸發皿中點燃。膠凍立即著火,并發出藍色火焰。
十五、一觸即發
〔實驗原理〕 乙炔通入銀氨溶液生成乙炔銀沉淀,乙炔銀干燥后若受熱、摩擦或撞擊都會發生爆炸。
C2H2+2[Ag(NH3)2]OH→C2Ag2+2H2O+4NH3
加熱
C2Ag2====2C+2Ag
〔實驗操作〕
在大試管中裝入新制的銀氨溶液15 mL~20 mL,向其中通入乙炔氣體,立即反應生成灰白色的乙炔銀沉淀,繼續通入乙炔至反應完全后過濾,洗滌干凈濾渣,將濾渣分為綠豆大小的若干撮,放在一張濾紙上在陰涼穩妥處風干。將風干后的乙炔銀放在厚書本中,稍用力合上書本即發生爆炸;放在地面用鞋底輕輕一擦也發生爆炸;放在石棉網上微熱或用星火接觸也發生爆炸。
〔實驗成敗關鍵及注意事項〕
本實驗不難做,但實驗后的殘留物一定要及時處理掉以確保安全
十六、電池的制作
(一)、伽伐尼電池
①方法
用一根5 cm銅絲和一條2 mm寬的鋅片,分別插到土豆或西紅柿內;再用耳機的兩端接觸銅絲和鋅片,便能清晰地聽到聲音。如果把12個土豆按上法每個都插入銅片和鋅片然后串聯,接上電鍵及1.5 V的小電珠;合鍵時電珠被點亮。 1780年意大利的伽伐尼從青蛙腿的觸電肌肉收縮發現了生物電,提出了原電池的雛形。 ②原理 銅鋅電池中銅為正極、鋅為負極,土豆汁或西紅柿汁為電解質溶液,起導電 作用。
十七、自動長毛的鴨子:用鋁皮剪成一個鴨子形狀(兔子、貓、老鼠……隨便啦),用棉簽沾上HgNO3溶液涂在鋁皮上,過幾分鐘后將鋁皮上的HgNO3搽干。接著就可以看見鋁鴨子自動長出白毛出來!實驗原理:鋁為活潑金屬,但由于鋁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鋁與空氣的反應。HgNO3溶液涂上去后,破壞了致密氧化膜,同時形成Al-Hg合金,使得Al表面不能再形成致密氧化膜。Al可以持續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白色Al2O3。注意事項:HgNO3為劇毒化合物,實驗時注意防護措施!
十八、不用電的電燈泡燈泡中裝有鎂條和濃硫酸,它們在燈泡內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引起了放熱發光。大家知道,濃硫酸具有強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屬相遇時更能顯示出它的氧化本領。金屬鎂又是特別容易被氧化的物質,所以它倆是天生的“門當戶對”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發生脫的化學反應: Mg + 2H2SO4(濃)= MgSO4 + SO2 + 2H20 在反應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量,使電燈泡內的溫度急劇上升,很快地使鎂條達到燃點,在濃硫酸充分供給氧的情況下,鎂條燃燒得更旺,好象照明彈一樣。
十九、燒不著的棉布
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棉花主要的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分子構成的,它含有碳、氫、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質。布條事先浸過30%的磷酸鈉溶液,晾干后再浸入30%的明礬溶液中,再晾于,這樣,布條上就有兩種化學藥品,磷酸鈉和明礬,磷酸鈉在水中顯堿性,而明礬在水中顯酸性,它們反應之后除生成水外,還生成不溶解于水的氫氧化鋁。所以實際上棉布條被一層氫氧化鋁薄膜包圍了,氫氧化鋁遇熱后又變成了氧化鋁和水,就是這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保護了布條,才免于火的襲擊。經過這樣處理過的棉布在工農業生產和國防建設上都廣泛的應用。
二十、紅糖制白糖 【實驗原理】
紅糖中含有一些有色物質,要制成白糖,須將紅糖溶于水,加入適量活性炭,將紅糖中的有色物質吸附,再經過濾、濃縮、冷卻后便可得到白糖。
【實驗步驟及現象】
稱取5 g~10 g紅糖放在小燒杯中,加入40 mL水,加熱使其溶解,加入0.5 g~1 g活性炭,并不斷攪拌,趁熱過濾懸濁液,得到無色液體,如果濾液呈黃色,可再加入適量的活性炭,直至無色為止。將濾液轉移到小燒杯里,在水浴中蒸發濃縮。當體積減少到原溶液體積的1/4左右時,停止加熱。從水浴中取出燒杯,自然冷卻,有白糖析出。
二十一、自制指示劑
實驗原理
許多植物的花、果、莖、葉中都含有色素,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堿性溶液里顯示不同的顏色,可以作為酸堿指示劑。
實驗用品
試管、量筒、玻璃棒、研缽、膠頭滴管、點滴板、漏斗、紗布。
花瓣(如牽?;?、植物葉子(如紫甘藍)、蘿卜(如胡蘿卜、北京心里美蘿卜)、酒精溶液(乙醇與水的體積比為1∶1)、稀鹽酸、稀NaOH溶液。
實驗步驟
1. 取一些花瓣、植物葉子、蘿卜等,分別在研缽中搗爛后,各加入5 mL酒精溶液,攪拌。再分別用4層紗布過濾,所得濾液分別是花瓣色素、植物葉子色素和蘿卜色素等的酒精溶液,將它們分裝在3支試管中。
2. 在白色點滴板的孔穴中分別滴入一些稀鹽酸、稀NaOH溶液、蒸餾水,然后各滴入3滴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觀察現象。
3. 用植物葉子色素的酒精溶液、蘿卜色素的酒精溶液等代替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做上述實驗,觀察現象。
二十二、玻璃棒點燃了冰塊
玻璃棒能點燃冰塊,不用火柴和打火機,只要用玻璃棒輕輕一點,冰塊就立刻地燃燒起來,而且經久不熄。你如果有興趣,可以做個實驗看看。先在一個小碟子里,倒上1一2小粒高錳酸鉀,輕輕地把它研成粉未,然后滴上幾滴濃硫酸,用玻璃棒攪拌均勻,蘸有這種混合物的玻璃棒,就是一只看不見的小火把,它可以點燃酒精燈,也可以點燃冰塊。不過,在冰塊上事先放上一小塊電石,這樣,只要用玻璃棒輕輕往冰塊上一觸,冰塊馬上就會燃燒起來。請讀者試驗后,做出答案來?!? 道理很簡單。冰塊上的電石(化學名稱叫碳化鈣)和冰表面上少量的水發生反應,這種反應所生成的電石氣(化學名稱叫乙炔)是易燃氣體。由于濃硫酸和高錳酸鉀都是強氧化劑,它足以能把電石氣氧化并且立刻達到燃點,使電石氣燃燒,另外,由于水和電石反應是放熱反應,加之電石氣的燃燒放熱,更使冰塊熔化成的水越來越多,所以電石反應也越加迅速,電石氣產生的也越來越多,火也就越來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