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轉化過程廢水污染物處理技術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8-02-09 09:20:10 發布人:editor
一、成果簡介
現代大型煤化工產業工藝流程長,排放廢水點多面廣,廢水成分復雜,污染程度高、廢水量大、可生化性差,含有大量難生物降解物質(約占總COD的20-30%),不經過深度處理,難以回用。本技術采用極少部分的化工原料煤,經流化床制備廉價的水處理吸附-活性焦,進行廢水的深度處理,廢水達標回用。而經過循環使用失活的活性焦,可直接用于鍋爐燃料或重新作為氣化原料,實現整個過程污染物零排放,吸收劑可循環利用。本技術已經完成理論基礎研究,實驗室小試和中試,目前可進行工業化示范。
二、技術指標
1) 活性焦制備:活性焦制備規模:50~100t/d(視污水處理規模);活性焦機械強度:> 90% ;活性焦BET比表面積≥350m2/g。
2) 水處理指標:活性焦吸附深度處理后出水指標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 一級A標準。
3) 活性焦水處理成本0.3元/噸水(深度處理部分)
三、產品應用領域及市場前景
我國水資源缺乏,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的1/4?,F代煤化工以煤氣化為龍頭,涉及合成氣凈化、化學合成等工藝,工藝流程長而且復雜,排放廢水點多面廣。一般廢水主要污染組分包括COD、 BOD5、總氨、總酚、揮發酚、石油類、氰化物、硫化物、SS等,其特點是污染物濃度高,水量大,具有一定的處理難度。特別是其綜合廢水中COD可達5000mg/L、氨在200~500mg/L,是一種典型含有較難降解有機化合物的工業廢水。
目前多采用的常規的物化預處理、生化處理等方法進行煤轉化過程的污水處理。然而由于污水中含有難降減的有機化合物,且水質質量變化大,致使處理后排水難以達到排放標準,通常表現為COD值偏高,加之由于廢水經生化處理后還還殘留各種生色基團和助色基團物質,也使得處理后污水的色度和濁度較高。因此進行常規生化處理后的出水仍需進一步深度處理。
深度處理方法主要有混凝沉淀、固定化生物技術、吸附法催化氧化法及反滲透等膜處理及活性炭(焦)吸附技術。而針對一般化工廢水或有機廢水常規處理后水的特性,即排水中存在難降減有機物、色度濁度高的特性。活性炭(焦)吸附法是最有效的污水處理方法,由于它能有效的去除污水難以降減的有機物,并有效去除色度和濁度,因此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成為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深度處理和污染水源處理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
本技術采用極少的部分的化工原料煤,經流化床制備廉價的水處理吸附不定型活性焦,進行廢水的深度處理,達標回用。而經過反復使用失活的活性焦可直接用于鍋爐燃料或重新作為氣化原料,整個過程循環友好。
現代煤化工已成為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甲醇、合成氨的主要來源,并有望占據烯烴和乙二醇1/3以上產能。但能耗控制,水資源供應,三廢達標排放等是其面臨的問題。本技術可為水處理提供可行的途徑,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四、主要設備及投資
(中)小型活性焦制備流化床氣化爐,水處理活性焦吸附過濾裝置等。規模為50-100噸/天活性焦裝置投資約為2000萬元;300-500噸/天水處理吸附裝置投資約為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