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中毒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6-29 17:12:24 發布人:editor
理化性質:
無色針狀結晶或白色結晶,有特殊氣味,遇空氣和光變紅,遇堿變色更快。分子式C6-H6-O。分子量94.11。相對密度1.071。熔點40.85℃(超純,含雜質熔點提高)。沸點181.9℃。閃點79.44℃(閉杯),85℃(開杯)。自燃點715℃。蒸氣密度3.24。蒸氣壓0.13kPa(40.1℃)。蒸氣與空氣混合物燃燒限1.7~8.6% 。1克溶于約15ml水(0.67%,25℃加熱后可以任何比例溶解),12ml苯。易溶于醇、氯仿、乙醚、丙三醇、二硫化碳、凡士林、堿金屬氫氧化物水溶液,幾乎不溶于石油醚。水溶液pH值約為6.0。 酚能腐蝕橡膠和合金。與堿作用生成鹽。遇熱、明火、氧化劑、靜電可燃。與三氯化鋁+硝基苯、丁二烯、過二硫酸、過一硫酸發生劇烈反應,引起燃燒爆炸。能與氧化劑發生反應。
接觸機會
用作消毒、殺蟲劑; 制造合成樹脂,藥品; 作為分析試劑,化工生產中間體。
侵入途徑
可經呼吸道、皮膚和消化道吸收。
毒理學簡介
大鼠經口LD50: 317 mg/kg;吸入LC50: 316 mg/m3。小鼠經口LD50: 270 mg/kg;吸入LC50: 177 mg/m3。兔經皮LD50: 630 mg/kg。
低濃度酚能使蛋白變性,高濃度能使蛋白沉淀。對皮膚、粘膜有強烈的腐蝕作用,也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或損害肝、腎功。
水溶液比純酚易經皮膚吸收,而乳劑更易吸收。吸入的酚大部分滯留在肺內,停止接觸很快排出體外。吸收的酚大部分以原形或與硫酸、葡萄糖醛酸或其他酸結合隨尿排出,一部分經氧化變為鄰苯二酚和對苯二酚隨尿排出,使尿呈棕黑色(酚尿)。
人口服致死量報道不一,LD為2~15g,或MLD為140mg/kg,14g/kg。國外報道酚液污染皮膚面積為25%,10分鐘死亡,血酚為0.74mmlo/L。
臨床表現
急性中毒:吸入高濃度蒸氣可引起頭痛、頭昏、乏力、視物模糊、肺水腫等表現。
誤服可引起消化道灼傷,出現燒灼痛,呼出氣帶酚氣味,嘔吐物或大便可帶血,可發生胃腸道穿孔,并可出現休克、肺水腫、肝或腎損害。一般可在48小時內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血及尿酚量增高。
皮膚灼傷:創面初期為無痛性白色起皺,繼而形成褐色痂皮。常見淺Ⅱ度灼傷。可經灼傷的皮膚吸收,經一定潛伏期后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表現。
眼接觸:可致灼傷。
處理
急性中毒:立即脫離現場至新鮮空氣處。皮膚污染后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20分鐘; 面積小也可先用50%酒精擦試創面或用甘油、聚乙二醇或聚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抹皮膚后立即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再用飽和硫酸鈉溶液濕敷。口服者給服植物油15~30ml,催吐,后溫水洗胃至嘔吐物無酚氣味為止,再給硫酸鈉15~30mg。消化道已有嚴重腐蝕時勿給上述處理。早期給氧。
合理應用抗生素。防治肺水腫、肝、腎損害等對癥、支持治療。糖皮質激素的應用視灼傷程度及中毒病情而定。病情(包括皮膚灼傷)嚴重者需早期應用透析療法排毒及防治腎衰。口服者需防治食道瘢痕收縮致狹窄。
眼接觸:用生理鹽水、冷開水或清水至少沖洗10分鐘,對癥處理。
標準
車間空氣衛生標準: 中國MAC 5mg/m3(皮); 美國ACGIH TLV-TWA 19mg/m3(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