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急性苯中毒事故調查報告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6-30 13:32:13 發布人:editor
一起急性苯中毒事故調查報告
1997年1月7日,廣東省中山市某制衣廠發生一起急性中毒事故,根據現場勞動衛生學調查和現場模擬檢測,結合工人的職業史和臨床表現,診斷為急性苯中毒。現報告如下。
1. 事故經過
該制衣廠為村辦企業,中毒事故發生在腰帶車間。腰帶生產流程為:開料→成型→涂膠→修飾→成品質檢。涂膠工序居車間中央,開料成型和修飾質檢分居左右兩側。事故發生當天,廠方為出貨需要,要求工人加班。當晚共有11人加班,其中開料成型和修飾質檢工序各3人,涂膠工序4人。涂膠工序使用WM“301”膠漿作為腰帶粘合劑。為加快膠漿自然干燥,廠方自行在膠漿中加入苯溶液作為稀釋劑。平時膠漿用量15kg/日,事故當天用量增至45kg,為平時的3倍。當天,由于天氣寒冷,為御寒,工人緊閉車間門窗。加班2小時后,涂膠女工開始先后感覺不適,但仍堅持工作,至晚上10時,一名女工昏迷,另3名也出現明顯臨床癥狀,無法繼續工作即被送往當地醫院救治。
2.現場調查
發生事故的車間面積30m2,高3.5m,有4個面積為2.5m2窗門。無抽風排毒設施。涂膠工人工作時沒有防毒口罩和手套,裸手用小木條將膠漿涂于皮條上,待自然干后進行粘合。車間沒有勞動衛生操作規程,工人也未接受過安全知識培訓。調查時該車間已停產2.5小時,在現場模擬操作約40分鐘,于作業點工人呼吸帶處測定空氣中毒物濃度:苯為1500mg/m3,甲苯為25mg/m3,汽油為75mg/m3,二甲苯未測出。經了解,WM“301”膠漿苯含量為15%。
3.臨床資料
4名中毒者均為女性,年齡18~20歲,工齡0.5~1年。癥狀主要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四肢無力,臉色潮紅及步態蹣跚等,其中1人呈神志不清。實驗室檢查4名患者白細胞5.0~6.5×109/L,血紅蛋白110~121g/L。查體4名患者心肺均無異常。其中神志不清者呈淺昏迷狀態,檢查見雙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0.3cm,對光反射存在,肺部呼吸音清,無干濕性羅音,心臟聽診無異常,腹部平軟。入院后,4名患者經吸氧、靜脈滴注10%GS、維生素C、能量合劑等治療,昏迷者加做心電圖監護。3名神清病例癥狀很快改善,昏迷者于2小時后神志恢復,住院4天均痊愈出院。
4.討論
4.1根據現場勞動衛生學調查,現場模擬監測結果,結合患者的職業史和臨床表現,參照職業病診斷標準(職業病診斷國家標準匯編.GB3230.1992:82),該廠發生的中毒事故為職業性急性苯中毒。
4.2造成本次急性苯中毒的原因為:1廠方自行在膠漿中加入苯;2工作時緊閉門窗,通風極為不良,使毒物大量積聚在作業場所內;3工人加班超時勞動,過度疲勞且暴露于有毒環境時間延長;4工人缺乏自我防護的知識和意識。
4.3制衣行業的職業危害以噪聲等為常見,急性苯中毒實較罕見。通過本起中毒的發生,提示今后對多行業,包括制衣、棉紡等行業一樣需要重視和加強勞動衛生監督和毒物監測工作,以切實保護工人健康,保障生產發展。